沈阳天山墓园堪舆师谈“做七”
发布时间:2023-11-28

做七,也叫“斋七”,“理七”,“烧七”等等。全国范围内称呼各有不同。是古代汉族的传统丧葬风俗,现在流行于全国各地。做七就是人死后,每隔七日做一次佛事,一共做七次。第一个七天叫“头七”,然后是“二七”,“三七”,“四七”,“五七”,“六七”,“七七”或叫“尾七”。每个周期最后一天是关键节点,做佛事都集中在每个周期的最后一天。


做七延续到现代依然还有人遵从这一规定,只是有很多人不再选择每个周期最后一天做佛事,而是在家里设供桌,根据当地的习俗摆上祭祀的用品,来祭祀刚刚去世的亲人。做七随时代的演变,出了头七、三七、五七、七七这个四个比较重要的祭祀日,这四天的祭祀要格外的隆重。


做七期间一般尸体会停柩在家,没有下葬。因为大家都流传逝去亲人的灵魂会在每个周期最后一天回家看看,因此家人都准备好吃的食品来供亡灵享用。这种说法也只是民间的谬论,只是代表人们期盼逝去亲人能再回家来看一看。在古代医学不发,很多人都有假死症状,做七需要四十九天,这就为假死的人预留出充足的苏醒时间。


有人推测,做七习俗的原型可能是来自“虞祭”,即周朝时期,人们安葬父母后回家迎接亡灵的祭祀仪式。佛教认为,人死灵魂一般并不能够马上转生。没有转生的亡灵也不是鬼,只是在等待时机成熟就会转世为人。所以人死后的七个七期中,家属都会邀请僧人来为逝去亲人做佛事,希望逝者能够因此投胎去更好的地方。这也是佛教主张超度亡灵最好的时期。


做七仪式在古代十分繁琐,就是在现在社会有些地方也很复杂。笔者并不提倡这样的繁杂的祭祀仪式,逝者已去,生活还得继续,祭祀逝去亲人可以的心情可以理解,但要因此累及子孙就得不偿失,相信这也是不是逝者愿意看到的。

笔者推崇的因地制宜,保留做七传统民俗,取其精华,去其糟粕,将中华民族的孝道发扬光大。如果你对沈阳天山墓园还有什么疑问可以随时联系我们销售顾问。热线电话:024-66688236、66687779。

最新新闻
沈阳天山墓园:棋盘山麓的生态人文生命殿堂
静卧于棋盘山麓的沈阳天山墓园,占地 300 余亩,如一幅自然与人文交融的生态画卷,既是逝者安息的宁静港湾,亦是生者寄托哀思、感悟生命的精神家园。这座集生态美学、文化传承与休闲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陵园,以 “自然为基、人文为魂” 的理念,重新定义生命纪念的深度与温度。
2025 全新价格上线:天山墓园的温情定价哲学
在沈阳的苍茫天地间,有一处被岁月温柔环抱的静谧之境 —— 沈阳天山墓园。作为经国家民政部、省民政厅及市民政局联合审批认证的国有公益性墓园,它以肃穆而温情的姿态,守护着生命最后的尊严,承载着无数家庭跨越时空的深切思念。​
3.85 万起的灵魂栖息地:在自然与艺术中安放思念
沈阳天山墓园始终秉持 “以客户为中心,服务为首要” 的核心理念,将人文关怀深植于每个服务细节。园区内,便民服务站化身温暖港湾,为前来祭扫的家属提供贴心指引与应急援助;安葬接待处以庄重而温情的仪式,为每位逝者送上最后的礼遇。八项便民措施与八项服务承诺,构建起覆盖手续办理、安葬仪式、祭扫服务的全流程关怀体系,让生命告别之旅充满尊严与温度。
棋盘山畔艺术安息地!沈阳天山墓园 “馨香园” 3.85 万起售
在民政局的悉心培育下,沈阳天山墓园宛如一颗镶嵌在棋盘山风景区的璀璨明珠,于风光旖旎间静静伫立。它毗邻市郊繁华边缘,却独享一方宁静,便利的交通网络,让这里成为逝者安息的静谧港湾、生者缅怀的精神净土。​
天山墓园:三十年匠心,镌刻生命的永恒诗篇
在棋盘山北麓,天山墓园如一颗璀璨明珠,静静镶嵌于元帅林东侧。这里北依郁郁苍苍的山林,树木葱茏,四季变换着不同的色彩,仿佛是大自然为逝者撑起的一把绿色巨伞;南望浑河,河水潺潺,柔波轻漾,似一条灵动的绸带,带着无尽的思念流向远方;西顾沈阳古城,历史的厚重与现代的繁华在此交融,诉说着岁月的沧桑与变迁。
沈阳天山墓园谈:中国传统与现代的多元安葬方式​
中华民族作为农耕民族,对土地怀有深厚情感。在 “生于斯,长于斯,死于斯,葬于斯” 的文化影响下,土葬长期以来成为主流安葬方式。然而,在广袤国土与漫长历史中,多种独特的安葬方式在不同地区存续发展,展现出中华文化的多元性与包容性。这些丧葬习俗,也蕴含着古人对死亡的深刻认知。​
更多新闻